“我学习了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创作” · 导师笔记

我是AGB艺术工作室的导师小艾,有两个孩子,我的大女儿8岁,小儿子4岁。女儿属于活泼外向,儿子调皮捣蛋。我是他们的妈妈,也是他们的艺术导师。一开始以为这两者没有什么不同,直到我发现的孩子的不同:

当孩子在上艺术课,我作为妈妈陪同的时候,孩子在上课期间,我时不时会想去关注自己的孩子,有的时候会走到自己的孩子身边,我想告诉她,这个地方不要用这个颜色、能不能好好画?我总想她能表现得体,能够把自己的作品表现得更加完美。有一次我在上课期间到自己孩子身边想要看看,孩子本能地噘嘴,并且把她的画用手捂住了起来,不让我看。我很疑惑为什么在其他小朋友身上没有的举动她会这样做?

当我作为导师给孩子上艺术课的时候,在教学和孩子互动中,我和其他孩子玩的很好的情况下,有的家长会担心自己的孩子“表现”不好,会过来制止孩子的一些行为,我会告诉家长“交给我吧”,我希望她们能够信任我,给到我一个空间能够和孩子进行各种互动。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专注在自己的创作中,孩子一些看起来是所谓“乱画”的行为,在我看来也是很棒的创作行为。有时候孩子正在专心绘画的时候,我作为导师也不会去刻意打扰而是在定期对孩子的状态询问,“你还好吗?”“你需要我的帮助吗?”

我自己观察到当我是妈妈的时候,我想要传递的是“正确的做法”,我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规则和要求完成,当孩子没有达成我的期望的时候,我会难受。反而是我太过于担心担忧孩子,这种关心可能反而给孩子带来负担。所以她也会不想让我看到过程中的画,也不想上课的时候我来看她。


当我是导师的时候,我站在艺术创作的立场上,希望他们能在这里放松,自主地表达。这样的课程需要孩子专注于创作本身,也需要有足够空间留给孩子自己在课程中探索,发现。这表示如果有的孩子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反应,我需要耐心等待;如果有的孩子喜欢动起来学习,我需要调频同样用肢体语言来有趣地表达。我需要和孩子之间建立一个氛围,一个鼓励表达,头脑风暴,不怕犯错的氛围,而这样的氛围有时候需要用许多家长们看起来“很难打扫”的方式,比如一起玩土;一起踩在大白纸上;一起把纸撕碎。


所以我理解家长想要关心孩子的需求,也理解导师想要孩子专注创作的需求。角色的转换让我观察到孩子的表现完全不一样,意识到这个问题,有时候在孩子创作的时候我克制自己去纠正孩子的行为和表现,允许他们出错,用鼓励和陪伴他们表达和创作,我发现其实孩子在上课的时候不需要我一直陪着,其实她自己做得挺好,以前受到困扰的是我,不是孩子,我学习了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创作。慢慢地我改变后孩子自己也对我没有防范反而自己主动来给我展示和讲述自己的作品。


经过这些思考,我也观察到如果家长在艺术课旁陪同会出现的几种情况:


  • 孩子希望得到家长的帮助,表现依赖:我不会,妈妈,你来;

  • 孩子会注意家长的言行,随时会转头去看家长;

  • 即使再小心,家长也会发出声音 ,孩子本能地会关注家长,担心家长的状态;

  • 因为有不认识的成年人在场,有的其他孩子会有紧张感。看起来他们并不在乎,但是眼睛总会下意识地观察身边的陌生人。


但有的孩子也并不是很快就可以适应完全没有家长陪同,所以如果孩子上课时没有安全感还属于观察周围的状态,我们鼓励家长在旁边陪同,让孩子慢慢对空间和导师都产生安全感和信任,让孩子也对没有家长陪同上课不排斥。


艺术对于孩子的来说很大的一个需求是独立创作的满足感,这个需求只有当ta自己一个人完成的时候才会被满足,才会生长出自信。


当ta用自己对事物的认知一点点地创作出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快乐和开心。和孩子的这些瞬间启发了我,我把我作为家长和导师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与大家共勉。